“高高興興上班來,平平安安回家去”,這是每一個人的美好心愿,也是每一個人對安全的基本需求。“風險無處不在、安全有章可循”,這是我們面對的現實,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忠告。如何才能控制風險,實現安全呢?有感于王陽明先生“我心光明”的認知與實踐,在安全發展的路上,我想我們也可以通過不斷強化自己的美好心愿,塑造一顆安全的心,用安全的心做安全的事、走安全的路。
安全的心,是一顆恪盡職守的責任心。
安全承載著生命、守護著幸福,習主席一再強調“人命關天,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”, 并特別強調“必須堅定不移保障安全發展,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”,“安全責任重于泰山”,唯其責任重大,所以我們要恪盡職守,牢固樹立紅線意識,堅守安全生產底線。以制造火藥起家的杜邦公司,其創始人伊雷內·杜邦一開始就因其企業固有的危險性而特別重視安全,將“責任關懷”定為企業的價值觀,200多年來,幾代杜邦掌門人都恪守一條規矩,“即任何一道新工序、新設施,在沒有經過杜邦家庭成員親自試驗以前,其他員工均不得進行操作”,正是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,成就了杜邦公司全球工業安全的典范。
安全的心,是一顆明察秋毫的細致心。
“患生于所忽,禍發于細微”,隱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, “隱”字體現了潛藏、隱蔽,而“患”字則體現了禍患,不好的狀況,唯其隱蔽,所以需要我們有一顆明察秋毫的心,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,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。北疆楷模范志佺在擔任電氣運行值班員時,看到生產現場設備編號不清,值班員檢查、操作時容易走錯間隔,為避免發生誤操作事故,他動手忙乎了十幾個晚上,制作了100塊新的標志牌,掛到設備上。海勃灣發電廠從檢修部的能人王大軸到火眼金睛的網控班,也都是因為他們認真細致、明察秋毫,及時發現設備系統存在的隱患,才保證了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,所以我們要通過努力,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,練就一顆明察秋毫的細致心。
安全的心,是一顆防微杜漸的恒心。
《血淚法則》一書中有這樣一組數據:人類學家統計,二戰結束后60年來,地球上沒有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。我們要問,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事故的日子能有多少天?國際勞工組織(ILO)的最新報告顯示,事故的發生一天也沒有停止過。全世界每年因公死亡人數達到200多萬人,是每年全球戰爭死亡人數的3倍。平均每7秒鐘死1人,每分鐘死8人,每小時死500多人,每天死6000多人,相當于每天發生一次像美國“9•11”恐怖事件那樣的大災難。這還不包括工傷以外的各類事故人數。因人的不安全行為而導致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70%至80%,其中以習慣性違章占絕大部分。當這些統計數據呈現在我們面前時,違章帶給我們的災難一目了然,當我們在事故寫成的故事里扼腕嘆息時,一定要想想積羽沉舟的力量,作為一名電力員工,要主動克服人性的弱點,時刻銘記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”;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吸取“溫水鍋里的青蛙”、“破窗理論”的經驗教訓,懲前毖后,防微杜漸。
安全的心,是一顆居安思危的智慧心。
“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”。2008年“5·12”汶川地震發生時,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全校2300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從兩棟教學樓中逃生,沒有一人受傷或者遇難,被媒體和網友譽為奇跡,奇跡的背后是“史上最牛校長”葉志平幾十年堅持長期應急演練的結果。許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久久為功,所以我們要長抓不懈;居安思危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智慧,所以才有了“曲突徙薪”成語里的那場大火,我們現在開展的隱患排查、風險預控、應急管理等工作,就是要通過我們經驗的積累、科學的分析,未雨綢繆,將安全管理由“亡羊補牢”提升為“防患未然”,真正實現安全生產,安全發展。
一粒沙里有一個世界,一朵花里有一個天堂,讓我們把心放在安全上,平安就在剎那被你收藏,無論身在何方,都會安康!愿你擁有一顆安全的心,成就你幸福的夢想!
安全文化網 www.canalionline.com
上一篇:十句鼓勵送給你:安全人
下一篇:最后一頁